5月15日的晚上,雖然早上的[兒童安全日活動]讓我有點疲憊,但穿上白袍,就得有專業人員的樣子。因為,在治療或評估的時候,職能治療師是一項很重要的介入媒介。(所以,請大家理解我們安排個案時的時間規劃!!)

在晚上的8:00,我評估了兩位個案,評估的過程及結果在詳盡的告知家長後,我有很深的感觸。
這兩位家長都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及成長過程,也林林總總接觸了很多”類似”的專業。但在我們接觸的過程中,我察覺到某些治療師們對於家長的衛教太過”精簡”及”通俗化”。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一為OT 我已經是很不常在臨床上生氣了
今天 我是真的"很有感覺"

孩子是我們的寶貝 
但我很清楚父母肩上的擔子不只有孩子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我職能治療的生涯中,有幾位老師是我很感激的。其中,黃曼聰老師對我的影響及提攜是我終生難以忘懷的。在98年的5月5日,黃老師離開了,心中除了不捨也充滿感謝。記得,我曾經不只一次的說過”我將來要成為像黃老師ㄧ樣的人”,直至今日我依然這樣認為。職能治療是一項很棒的專業,值得所有職能治療相關人員的投入及奉獻。我是黃曼聰老師教過的學生,我是和黃曼聰老師一同工作過的職能治療師,我是追隨黃曼聰老師對職能治療奉獻的人!
我在大學時的實習感言,希望能讓看到的人體會,職能治療師都是這樣走來的。也希望有更多人能看見黃老師的努力,看到黃曼聰老師對職能治療人員培育的努力。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感覺統合在發展的過程中有其基本假設,(所謂的基本假設指的便是無法證明,但被視為真理的觀點)因為這些假設,職能治療師使用準確的感覺刺激,讓大腦產生適應性的反應。
但在臨床經驗中,我們不能將孩子一塊一塊的拆解開來。而孩子也不會”單純”的”只有”感覺統合的問題。所以,在介入的過程中,常需要加入其他治療要素,如:認知邏輯,情緒處理,社交介入…等等。
在執業的經驗中,父母常常看不懂職能治療師在讓孩子做什麼!以為在上”體能課”。在此,我無法概括而論的給治療一個粗略的解說,因為每一為職能治療師給孩子的感覺介入都是經過臨床經驗仔細微調的。但是,原則及基本假設是不變的。希望經由以下的資訊,讓爸爸媽媽體會感覺統合的意義,在治療過程中和治療師ㄧ同觀察”刺激”的輸入帶給孩子什麼”適應性反應”!!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端穩定度是我們在從事日常生活的過程中,近端軀幹維持姿勢及因應活動所需所進行協調動作的能力,在這個部份,孩子其實在嬰幼兒時已經在發展相關能力。但現今的學童在表現書寫活動時,我們越來越常發現孩子坐的東倒西歪,或是不斷的變換姿勢。長期下來,近視、脊椎側彎便悄悄產生。但是,一般家長並不知道如何進行相關活動以增加孩子在近端穩定度的表現,只是”看到一次,提醒一次”,如此事倍功半毫無效率。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力康復健科診所 職能治療師 吳宜燁

『握筆器』是一種在孩子一開始書寫時,會使用到的工具。在如何購買握筆器及使用握筆器的時間常常是家長及學校老師不知如何取捨的!!
一般而言,在孩子進行工具使用的同時,『輔助性的』工具常常在一開始學習這項工具時被使用,例如:握筆器或彈力剪刀。而在孩子能使用這些用具時,我們便會慢慢戒掉這些工具的使用。但是我們常常在戒掉這些用具時,孩子會有退步的狀況,讓我們不敢戒掉這些工具,惡性循環的結果,孩子漸漸依賴這用品,導致現在的學童已經3-4年級了,還有許多孩子還是只會用三角筆。
在此我們列舉幾種在仿間會見到的握筆器及握筆工具進行討論。然後再以專業的方式,讓這些用具可以漸進式的被使用,循序漸進的教會孩子書寫。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依照統計數據來說,平均20個人之中便會有6人是左撇子。
但在台灣的現況中,我們在平均40個人的小學班級中,頂多看到1-2個左撇子。也就是說,大多的左撇子在小時後發展慣用手的過程中,被有意無意的改成了右撇子。在歐巴馬先生成為美國總統之前,大多數的家長只在有左撇子的雙胞胎出生時才會放棄把孩子改成右撇子。儘管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多種醫療專業人員的介入努力宣傳下,為什麼還是由許多家長要辛辛苦苦的將孩子改為右撇子?我猜想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家長不知道如何教左撇子的孩子!!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孩子在發展的過程中,從嬰幼兒時期的雙手亂揮,到可以雙手握著奶瓶。漸漸的可以一手拿奶瓶一手玩遊戲。這一連串的發展過程,伴隨的是孩子從協調的穩定動作到精確的技巧性動作。

    在臨床的經驗之中,我們常會聽見家長在孩子進行書寫或其他桌面時,耳提面命的提醒孩子,手要壓紙、手要扶著。在使用剪刀的過程中,我們也常常發現,幫忙輔助和調整紙的,通常都是父母親的手。所以,在過程中我們不禁會問,我的孩子明明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沒有落後啊,為什麼出現這種類似於兩側整合不好的情形??


    Over-flow』是臨床用以形容這類孩子的方式,這是一種現象。指的是,孩子在活動的過程中因為大腦的訊號輻射到對側腦,導致孩子無法利用雙手做出不同的動作,如:在教孩子計算的時候,孩子一手比3,另一手比5,但是一開始專心數,35就變形了。所以,這種現象會讓孩子無法在需要雙手並用的技巧性活動有良好的表現。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們觀察到孩子喜歡趴著或賴著做事時,我們常常會以為孩子是不專心或是對這個活動沒有興趣在偷懶。這些孩子往往在戶外活動或動態活動時生龍活虎,一坐下來便像一條軟趴趴的蟲。孩子變成趴趴熊,真的是懶嗎??還是哪裏出現了問題??

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我們先介紹一下”近端穩定度”。在一個討論精細動作的地方討論近端穩定度,看似不妥。但其實,近端穩定度是精細活動的基礎,就像挖土機一樣,基部不穩,挖土機的手臂根本不可能無後顧之憂好好的工作。在個人職能治療的學習經驗中,大學的教授甚至教導我們:近端穩定度不佳,遠端活動度是沒有功能的。

在我們初步了解近端穩定度對孩子的重要性後,我們需要觀察一下,孩子在近端穩定度的表現上是不是需要加強!這是一個上課很專心的孩子,因為近端穩定度不佳,常常趴在桌上被媽媽認為他不專心。在職能治療師及家長的努力下,孩子漸漸可以維持照片中的姿勢20-30分中。但在照片中,我們孩子可以觀察到這個孩子需要努力的地方,肩膀歪一邊!!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剪刀是一項在介入兒童職能治療時,每一位職能治療師都會耳提面命建議家長回家多多練習的活動。但是,在臨床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常常看到努力的家長卻無法讓孩子進步的情況發生。

首先我們先來探討,為什麼這項工具是如此重要的﹖首先在使用剪刀這項工具之前,孩子需要具備一些能力,包括:掌部手弓的形成、手指技巧端及穩定端的分化。而一般而言,約95%的孩童在3-4歲時,便開始發展使用剪刀的能力,但因為社會因素的關係,我們並不太習慣於讓孩子在這個年紀足夠的經驗使用這項工具。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