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發展的過程中,從嬰幼兒時期的雙手亂揮,到可以雙手握著奶瓶。漸漸的可以一手拿奶瓶一手玩遊戲。這一連串的發展過程,伴隨的是孩子從協調的穩定動作到精確的技巧性動作。

    在臨床的經驗之中,我們常會聽見家長在孩子進行書寫或其他桌面時,耳提面命的提醒孩子,手要壓紙、手要扶著。在使用剪刀的過程中,我們也常常發現,幫忙輔助和調整紙的,通常都是父母親的手。所以,在過程中我們不禁會問,我的孩子明明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沒有落後啊,為什麼出現這種類似於兩側整合不好的情形??


    Over-flow』是臨床用以形容這類孩子的方式,這是一種現象。指的是,孩子在活動的過程中因為大腦的訊號輻射到對側腦,導致孩子無法利用雙手做出不同的動作,如:在教孩子計算的時候,孩子一手比3,另一手比5,但是一開始專心數,35就變形了。所以,這種現象會讓孩子無法在需要雙手並用的技巧性活動有良好的表現。


   
經由練習,我們可以讓孩子經由活動的要求,在大腦控制手部的腦區有更好的能力精確的進行『抑制』或『激發』。而這便是兒童職能治療一直利用外在的環境要求,引導孩子進行動作性或技巧性的大腦適應性反應的臨床原則。


   
同時,因為在醫學上我們定義『學習』,是一種大腦行為的永久改變。所以,充分的練習及習慣的維持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孩子在治療室中,已經有了相關行為的出現。但是在家中,卻因為沒有活動的繼續維持,那只要區區幾天,治療師及家長辛辛苦苦的成果,便會被『代謝』掉。而over-flow的治療習慣養成,最重要的便是---讓孩子放手去做,不要再讓自己變成孩子的專屬助手。
 

    圖片中的孩子,被要求用一隻手作手指操,但另一隻手卻不安分的動了起來!!觀察家中的寶貝,是不是有一樣的情況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