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坊間我們常常聽到”感覺統合”的課程,但家長及孩子常常不太清楚感覺統合的意義及感覺統合對哪一類的孩子有幫助。常常讓孩子錯過發展黃金期,甚至已經出現的生活或社交上的不良反應才重視感覺統合對孩子的重要性。

    淺顯的定義感覺統合,我們可以將之稱為是”大腦對於訊息的處理過程”,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各種感覺刺激時,能做出適當的反應。例如:
(1)走在各種不同的地面上(泥土/草地/植草磚)時,都能有適當的行走表現,
   不會一直跌倒或突然變得需要大人扶。
(2)對於衣服的質地大多都能接受,也能忽略衣服後面的洗標。
(3)在和同儕遊玩的過程當中,對於突然的碰觸或社交性的接觸不會排斥。
(4)不會有異於一般的感覺偏好或嫌惡。(如:過分的咬指甲)
(5)對於食物的質地過分偏好。

    而這些”不需要認知處理”的感覺處理往往影響我們和環境的互動,例如:觸覺處理不當的孩子,對於環境之中的觸覺輸入有品質不一的觸覺詮釋。同學也許是輕輕拍拍他,他會解讀為同學在打他。而這樣的感覺處理會引發不好的情緒反應,惡性循環的結果會讓孩子在團體生活中較無法融入。

    所以,兒童職能治療師們會利用活動的輸入,讓大腦練習相關的刺激輸入,使大腦有機會及經驗去重新詮釋各種不同輸入的處理演譯。這些看似遊戲的感覺統合活動,便會讓孩子的主動的經驗之中一次次地讓大腦調整其訊息處理的過程。但是,因為感覺統合是大腦下皮質的功能,是自然而然的反應。所以,並不像學校功課一樣能照本宣科的執行,而是經由職能治療師評估觀察及測量過後的結果來開立及執行一套”感覺統合餐”,並教導家長及老師讓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之中鑲嵌適合孩子的活動,讓孩子更能與環境互動良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