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治療師  蔡詠如
                                                                 課程執行  職能治療師 蔡詠如 吳宜燁

       孩子的發展是一連串的經驗學習與熟練的過程,為了能夠判別每個孩子是否按照正確的步調健康的長大,而有了發展里程碑(developmental milestone)的設計以供參考;簡單來說,發展里程碑來自於觀察、並統計出一群孩子在特定年齡可到達能力的平均值,且可再細分為粗大動作、精細動作、社會互動與情緒、語言、認知此五大向度;好比粗大動作的發展里程碑,6個月的嬰兒要會翻身、1歲的孩子要會爬行且可扶著牆壁走、1.5歲的孩子要能獨立行走、2歲的孩子需可在協助下爬樓梯等等。

       儘管發展的過程有一定的秩序與順序,但別忘了每個孩子仍是獨一無二的!五個向度中孩子總是有表現優異超越平均值的表現,就一定也有幾個項目是不夠熟練或者有待加強的;若家長能瞭解孩子目前發展到的能力、知曉如何幫助孩子學習並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不但可讓孩子的發展腳步加快並且均衡,更會間接影響孩子如何以正確的心態面對挫折與挑戰、並教導孩子於壓力下的情緒管理。

       本篇文章的主軸,在於透過粗大動作的遊戲,讓家長觀察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並瞭解與學習如何陪伴孩子經歷「嘗試錯誤」、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因此本次活動的設計內容,貫通了由簡而難的概念,分為以下三大部分:

          球類遊戲促進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上周我們使用沙包做為丟接的物品,本周改成塑膠小球,一方面球比沙包輕且容易滾動,手部動作的控制需要更精準;且球的外表平滑,在接球的時候會比沙包更不容易抓握。

  1. 向上丟接球、接住彈地球:整個丟接球的過程中,很重要的是,可觀察孩子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是否出現有漸漸修正動作的能力?包括視線能否良好地追著球的動態路徑、丟球的力道控制、以及能否在丟出球後,「預期」球將往哪個方向落下、或者何時從地上彈起的計劃能力,進而調整手部的動作,使在球丟出後就預備好做出接球的動作。
  2. 滾地傳球:依據能力由簡而難,可讓孩子自己的左右手相互傳球,亦或者與家長相視而坐並交換滾地球,球的數量可由兩顆增加至三到四顆、甚至更多。在交換球的過程中,需要孩子運用肢體雙側協調以及手眼協調的能力,才能適時地轉換手勢,一方面將球滾出的同時,又要看著對方傳來的球並決定何時伸手將球接住。若孩子的動作表現不錯,可加入聽覺注意力的部分,以指令方式決定現在要交換的是什麼顏色的球,即可將活動所需的能力再向上提升一個層次。
  3. 小熊運球:讓小孩以小熊趴的姿勢(手腳同時撐地)、以兩手一腳同時控制三顆球,同樣可由家長下指令要求交換其中哪兩顆球。與先前的傳球姿勢相比,在執行此活動時除了手眼協調與上肢的雙側整合能力之外,加上了軀幹姿勢的穩定度以及下肢的平衡能力、同時也考驗孩子的肌耐力能持續多長的時間。

          電線(繩索)障礙賽將一條繩子固定於一端,另一端由治療師控制,以便隨機轉換繩子的高度、移動的方式與時機點;並告知孩子每次出發時的任務,以及執行任務的姿勢。例如:以匍匐前進的方式穿越繩索底下,每次到對面須拿取2個積木。此活動運用的粗大動作都很簡單,但卻需要孩子投注大量的注意力持續度以及敏銳的動作反應。

  1. 跨越電線拿積木:繩子固定放置於地上,孩子只需從繩子上方跨越過去即可,但須注意電線隨時會被提起,要小心不要被電線電到。
  2. 阿兵哥匍匐前進:繩子固定一個高度,讓孩子每次出發皆以匍匐前進的方式穿越繩子底下,可提醒孩子除了頭過去之外,也要小心屁股不要被電線電到囉!!
  3. 跳躍繩子波浪:繩索一端固定、一端由治療師拿著並製造出波浪的弧度,孩子在聽到指令「123」的3時才能跳躍,且需自行注意波浪的高度來決定跳越時,所需跳躍的力道以及的距離,避免自己被電線電到。跳躍至對岸拿到積木後,須回到原本的位置(巧拼墊)上會有下一次指令的出現。

          拍氣球:一人一顆汽球,比賽誰可讓球維持在空中的時間最久。類似丟接球的過程,同樣需要眼睛可追視著氣球的動向,並做出適切的向上拍球動作,氣球越大顆掉落的速度就越慢,可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移動、調整自己的姿勢、甚至做出預備的動作。

在執行粗大動作的遊戲之後,孩子會間接的接收到足夠的感覺統合刺(本體覺與前庭覺),因此最後我們搭配了需要較多專注力的靜態活動─積木操作,讓孩子能夠更有效率的學習!

         咬屁股的蛇:請孩子自行想辦法,利用積木不同的角度,製做出一條蛇,並要求蛇的頭尾能夠相連在一起。此活動除了基本的手指動作協調之外,也能觀察孩子是否能發現、並適當的處理積木之間的空間關係

 

       上述的活動重點在於練習的過程,孩子是否有自主調適的能力?是否知道哪些動作才是正確的?或者是在嘗試幾次失敗之後,就會喪氣不想做了呢?家長可具體點出孩子做出的修正動作,代替結果報告,例如告知「好棒喔!你這次眼睛有看著球、手有先出來準備好。」、或者「你有聽到3才出發唷!」,而非「哇~你接到球了!」。讓孩子清楚地知道會進步的原因,知道成功並非湊巧,而是自己真的很努力,如此孩子對於練習的內容會更有方向,且漸漸的會培養出自己的自信心,日後遇到困難或者挑戰時就能夠較願意嘗試處理,並減少情緒爆發的機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職能治療 動作發展
    全站熱搜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