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治療師  蔡詠如

    當我們提到精細動作,不外乎最先想到的就是拿筷子、剪刀、寫字,簡單來說能夠有品質且有效的”操作工具”是精細動作最大的目的,但是孩子是怎麼一步一步將這些技能通通學會的呢?

    精細動作包含了伸手取物(reaching)抓握(grasping)、於手掌內操弄物品(manipulating objects)以及工具使用(using tools)四大項度當3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對外界事物好奇、想嘗試身手去觸碰物品的那一刻起,精細動作的發展就已經開始;儘管當時寶寶的軀幹穩定度不足,無法支撐自己坐起或者移動肢體來真正的拿取到物品,但隨著每一次動作的嘗試、與視力發展,大約到4-6個月時,寶寶就能精準地拿取身邊的物品,同時間寶寶會發現並且學習到,搖動手上的玩具可導致聲音發生的因果關係,而開始想要操弄玩具,包括翻轉、換手、撥弄…等等。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精細動作的發展猶如一座金字塔,若要能爬到頂端、達到工具操作的目的,粗大動作、知覺能力以及認知的發展就會是一塊塊構成金字塔的基石,缺一不可;但如同俗話所說「熟能生巧」,足夠的實際操作經驗扮演連結各項基礎能力與內化的角色,是促進精細動作發展裡最重要的歷程

    實際在引導學齡前孩子使用雙手的過程中,猶如辦家家酒的假扮遊戲最能幫助孩子進入練習的情境而不覺得是在訓練,以下讓我們看看一塊黏土是如何施展魔法,讓孩子個個搖身一變成為天才小廚師

          小廚師大身手

  1. 暖身活動─揉麵糰將黏土拉開成絲,再一一黏起搓揉成塊。在拉開黏土的過程中,孩子須固定手指抓握住黏土的動作,依靠從肩膀、上臂接著手肘向外伸展的力量將黏土撕開,反覆此動作的過程可強化整個上肢近端關節(肩膀、手肘、手腕)的力氣,為接下來精細動作的手指操作提供良好的支撐與穩定度。
  2. 煎餅製作黏土搓圓→壓至最扁如薄片→手指頭按壓餅面當作加料→捲起完成。
  3. 水餃黏土搓圓→壓扁一些如圓形肉餅→手指按壓肉餅周圍→兩側捏起對折→將周圍捏合形成水餃形狀。
  4. 包湯圓捏起黏土些許,搓揉成和彈珠相似大小的圓形→將彈珠置於黏土上方→手指將彈珠壓入黏土中→包起來。
  5. 彈珠水餃、尋找彈珠再揉一塊黏土壓扁,將方才包好的彈珠一一放入後,將周圍捏合形成超大的水餃。最後再請小朋友將黏土撥開找出彈珠,並利用大塊黏土的黏性,將彈珠上的殘餘黏土清理乾淨,收拾結束。

    上述活動中使用到的精細動作技巧,歸納為以下:

ü  搓圓需運用雙側協調能力,孩子一開始由於雙手無法良好做出反向畫圓的動作,單向動作的結果容易變成搓長條,因此可先讓孩子將黏土放置於地板上,以單手做搓圓的動作即可。

ü  壓扁學習不同的力道控制、壓出不同厚度的圓餅。當力氣不夠時,可建議孩子將手打直後用整個上半身的力量往下壓,其反作用力也可提供孩子訓練近端關節的穩定度。

ü  捏合可觀察孩子在捏黏土的過程中,是否使用拇指與食指的指尖做對掌動作,讓虎口保持撐開的圓弧形,此為握筆姿勢中最基礎的要素。

ü  撥開可加強食指或者拇指單一動作的訓練,以及手指間的分化動作、雙側整合的經驗,例如:一手在撥開黏土時,另一手須做拿穩彈珠的工作。

ü  三指抓握動作由於將彈珠上殘餘的黏土清掉時,須以食指、拇指、中指拿住彈珠,像蓋印章的動作按壓於大塊黏土上,類似捏合黏土的作用,此一動作也可為日後握筆、或者剪刀的使用做準備。

    練完單純的手指運動,接著可加入一些視覺要素,除了讓遊戲變得更多元、有趣,也可進一步提升視覺與動作整合的能力:

          貼紙躲貓貓將十幾張印有小朋友喜愛圖案的貼紙對半剪下,混合於一起後,請小朋友找出可相互配對的貼紙。此活動的重點在於撕貼紙、以及將配對貼紙黏在一起、做對準的手指動作,都考驗了小朋友手指精細的協調能力。另外待小朋友熟悉了搜尋貼紙的方式,可進一步將貼紙黏貼於房間的各個角落,加強小朋友進行配對時所需的視覺搜尋以及視覺記憶能力。

          積木陀螺與直升機(如右圖)旋轉陀螺的動作會分化並使用到較多根手指頭的動作,接觸手指面積較廣;而旋轉直升機時,則是以前三指的指尖動作轉換為主。拼裝積木的過程中,若小朋友尚未能直接以觀察的方式仿作,可先示範一次並將步驟解釋清楚讓孩子記得。

          紙蝸牛將紙剪成長條狀後,讓孩子自行想辦法捲起,越細越好,最後鬆開手後即形成蝸牛殼,最後由大人協助將蝸牛的觸角與尾巴剪出。若孩子能將紙捲捲得越細,表示其運用指尖操作的能力就越好。

arrow
arrow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