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十年前,我們的生活和現在差了十萬八千里。二十年之後,孩子的世界也會和現在差十萬八千里! 那我們應該反思,我們現在對孩子的”要求”及”期望”在孩子將來的生命之中到底會有多少幫助! 有沒有一些東西,或是一些條件,我們可以預知在將來能讓我們的孩子有快樂的生活… 

一窩蜂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拼命在各種標榜對孩子有幫助的課程中撒大把大把的鈔票。其實,在這幾年幫助孩子的執業過程之中,我覺得有一項能力很重要---孩子要有能力,接受別人的幫助,調整自己的情緒,學習面對問題。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首先,孩子在環境當中要先了解自己的問題,並且了解問題及評估自己的能力(其中,更需要理解自己的不安及害怕)。然後,孩子需要在環境之中搜尋可能的協助,這些協助可能是自己出現、也可能是需要孩子”啟動”才會出現。而孩子還要在很多幫助之中,選一個適當的,在獲得幫助後,孩子便需要利用這些幫助面對他的問題、但不一定能逃避。而在獲得幫助之後,孩子要學習自己來,而不是一直等待幫助的出現,進而發展出問題解決的能力。 

不同能力/年紀的孩子,在接受幫助的範圍/方式/程度上都有差別。如果再加上孩子對於事件/情境的理解並不全面的話,表現出來的功能就會有很大的差別。而我們常會發現孩子似乎搞不太清楚情況,或是一昧地做出不且實際的要求時,或許我們可以想一下,孩子是真的在無理取鬧,還是孩子無法和環境做出好的互動,不知道我們提供了協助。 

通常在這種情形發生時,家長會很”無力”的希望問題趕快消失。但是,對孩子來說,讓問題消失並不會讓孩子增加任何經驗或能力。就算我們秋後算帳,孩子也已經離開了問題現場。所以,如果有機會,我們可以讓孩子在有問題存在的環境之中經驗跟觀察。而我們提供的協助,就是讓孩子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多待一下。 

托托這天和媽媽一起去診所,聽到一位孩子在診間裡嚎啕大哭。因為孩子的哭聲對大人或小孩而言,都是一項很強的情緒因子,所以年紀較小的孩子一聽到別人的哭聲就會跟著一起哭。而托媽在每一次陪伴他的過程之中,都用溫暖的擁抱讓孩子感到安全。所以,雖然我們的托托打預防針時也哭得很淒厲,進診所時也會緊張。但是,因為有安全的擁抱,讓托托多觀察/體驗,托托現在並不會無厘頭的一進診所就哭。 

如果不讓孩子學習,一有問題就把孩子抱走,孩子不了解環境,不知道別人會幫他,只會增加孩子發展EQ的阻力,並沒有幫助。

 

arrow
arrow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