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_1025090  

子穩

                            本文的作者為 職能治療師蔡詠如 
                            活動設計及執行 職能治療師蔡詠如 吳宜燁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8022121覺的功效

         本為作者為職能治療師  蔡詠如
             活動設計及執行  職能治療師蔡詠如 吳宜燁

 

前庭系統的產生來自於內耳的半規管結構,負責感受地心引力的作用,偵測頭部的位置與移動狀況,因此前庭系統可協調肢體之間的動作、使我們產生平衡能力、並協助發展出正常的肌肉張力。此外,前庭覺是促進其語言與情緒發展的重要基礎,也可用以調節孩子的警醒程度,幫助孩子處於最佳的精神狀態中學習。

文章標籤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77430-83382B   

                      本文的作者為職能治療師蔡詠如
                      活動設計及執行  職能治療師  蔡詠如
  吳宜燁 

        觸覺,是感覺統合中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也是孩子在探索環境時,最直接且最常使用的方式。觸覺可以讓小朋友避開或抵抗危險、可以適時選擇接收或者忽略環境中的觸覺訊息,讓孩子成為環境中的主宰。同時,它也在孩子心理社會化的發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從嬰兒的階段開始,孩子便經由觸覺,感受大人的擁抱與撫摸而得到安適感,這樣的安適感不但是孩子與媽媽建立親密關係的橋梁、擁有穩定情緒的作用,更是日後幫助孩子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另外,在手部動作的操作方面,觸覺和區辨覺的連結建立,可以促進小朋友對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的認識,是往後認知發展的重要基礎。

文章標籤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習穿衣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但是卻常常被忽略。我們帶孩子出門購買衣服時,孩子會從”任人擺步”到有自己的意見,與其認為是孩子自己的審美觀,倒不如好好地參與孩子”自我認知的過程”。而在孩子練習打理自己的第一步中,常常會讓家長及孩子都很困擾的便是衣服上那些小小的釦子。孩子的精細動作並不如大人,但是衣服上的扣子卻明顯小很多,加上孩子的空間操作也還在發展,所以這些”衣服上的小麻煩”常常是令人頭痛的地方! 

我們在陪伴孩子發展的過程之中,放手讓孩子參與是一件重要的事,而職能治療師在這樣的過程之中,便能經由活動的調整及分級,讓孩子在剛剛好的挑戰之下漸漸進步,充分體驗。而針對於小小的扣子,我們也可以利用簡單的工具及漸進式的訓練讓孩子好好學習。

文章標籤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孩子在發展的過程之中,常常因為各種不同的因素而缺少學習的機會。例如:我們小時候,大約一年級就會練習綁鞋帶,但現在的孩子並不是比較懶惰,而是現在孩子的鞋子早就很少有鞋帶這項設計了。如果鞋帶在十年後消失,或與我們來能暗自慶幸,但我們看見的情形卻是國中的孩子因為不熟練綁鞋帶的技巧而打鞋帶綁死,然後一直穿著鬆鬆的鞋子。 

而在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之中有一個更讓人擔憂的能力---筷子使用,孩子天天要吃飯,而筷子也似乎還不會在未來的一天被取代,但孩子卻仍然不會使用。其實,在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過程中,筷子的能力自兩歲多時會開始漸漸建立,一開始會用來當叉子,然後漸漸變成另一種形式的湯匙,再慢慢正確的表現出使用筷子的能力。而如果以生物力學的方式進行分析,其實筷子的使用只比剪刀南一點點,甚至比用筆簡單很多。而我們的孩子因為一些原因:例如外食機會變多,清潔不易、或是用餐時間壓縮。而開始沒有經驗好好的練習,即使”看起來會用筷子了”,也是以碗就口。 

在職能治療幫助孩子練習的過程之中,有一些很好用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漸進式的進行學習,而我們會使用的方式,就是使用多種工具間段式的訓練,漸漸讓孩子自主地做出我們期望的功能表現。 

文章標籤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如果我們只將醫療的助益侷限在"治癒",我們將繼續的無助。  
    真正的健康應該涵蓋所有的面向,全面的醫療也不應該只關注疾病的去除。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baby-kid-child-cute-cutie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之中,我們有最重要的三個力量,分別是 : 孩子 / 家長 / 學校 ( 相關專業 ) 。而當孩子還小的時候 ( 尤其在 3 歲之前 ) ,因為孩子的能力大多尚在發展,又還不用上學,所以等同於父母是最重要的推手。 

    在孩子發展的過程之中,有許多過程是你我皆經歷過的,但因為我們已經長大成人,所以我們較高階的認知經驗會取代年幼時的知覺處理經驗。
換言之,我們不了解孩子是正常的,並不需要有情緒上的挫折。當然,如果我們能認識孩子在幼年時的認知模式及知覺處理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孩子的動機,並且提供適性適能的環境因素。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孩子在大約 2 歲時,會經歷
人際界線的發展過程,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需要時間慢慢接受的事。所謂的人際界線所指的是,理解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個體,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多數的孩子會到小學才漸漸完備。當孩子還在襁褓時,因為我們和孩子的互動較多為生理需求的解決,所以孩子會解讀為,我只要餓了或渴了,爸爸媽媽就會知道,孩子會詮釋為我和父母是一體的。而大約到了 2 歲,孩子開始出現更多的行動能力後,我們開始會教導孩子關於”禁止”的觀念。甚至是讓孩子聽故事將他人的經歷引以為戒,這些過程都會讓孩子開始發展人際的界線及同理的認知,這時孩子是十分辛苦的,因為孩子需要將先前一直以為的概念打破,這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也很難過的過程。而當經歷這個過程時,我們需要的是溫婉的堅定及耐心的陪伴。 

文章標籤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lessons-from-kids-istockphoto-damircudic_1   這幾天,一位從大老遠北上就醫的個案讓我又有不小的感觸! 在治療個案的過程之中,我們不僅僅只治療孩子,也因為此我稱之為個案(一個包含孩子/父母/家庭互動/學校教育………所有面向的考量)。

這位七早八早就被打包上車的孩子僅僅2歲,是一位腦性麻痺的患者,超級可愛的孩子,有用心的父母及我們所想的到的正向助因。在那天之前,我從未見過孩子,在短短兩個小時的互動之中,我深深的自覺汗顏。

當孩子和母親一進入治療室中,我先和媽媽說:我不急著做測試,我們看看孩子在這個環境之中的反應,有看看其他孩子對他的互動。然後,接下來我多是用餘光觀察孩子,主要我還是集中火力經由母親的晤談之中了解我所要介入的個案。

在和母親會談的過程之中,媽媽用手機與我分享在其他療育單位及發展中心的課程………然後,我的感觸就出現了……..。
   
首先,我們太侷限在孩子的動作表現,而忽略孩子是一個完整的人。其實我們在介入個案時,如果孩子像我的個案一樣是一位腦性麻痺症患者,綜觀來看,我們會在國小中年級前一直加強動作能力。然後在中年級之後,開始使用電腦輔具介入認知功能。我直言,大部分都是這樣,因為林林總總的限制/期望/互動,我們的介入就變成這樣了,這是可悲的。在其中的孩子,似乎都不是依著全人的發展似的,被我們弄得一直在追著明明應該一起被考量的發展里程碑。我僅僅只請同為治療者的人反思,如同我的個案一樣2歲的孩子,如果他動作受損,我們就不需要考量動作以外的部分嗎? 如果他認知未受損,但我們一整天都在動作訓練,孩子的認知如何發展?動作是認知的基礎,如果動作已經受限了,認知是不是更需要引導?孩子如果在其他方面不落後,那克服動作障礙是不是方法更多?

文章標籤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是一封最近回給家長的信… . 信中的家長正為了孩子的情緒而問擾… 

    親愛的爸爸媽媽,您辛苦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之中,我們有最重要的三個力量,分別是 : 孩子 / 家長 / 學校 ( 相關專業 ) 。而當孩子還小的時候 ( 尤其在 3 歲之前 ) ,因為孩子的能力大多尚在發展,又還不用上學,所以等同於父母是最重要的推手。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慣用手        依照統計數據來說,平均20個人之中便會有6人是左撇子。但在台灣的現況中,我們在平均30個人的小學班級中,頂多看到1-2個左撇子。也就是說,大多的左撇子在小時後發展慣用手的過程中,被有意無意的改成了右撇子。儘管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多種醫療專業人員的介入努力宣傳下,為什麼還是由許多家長要辛辛苦苦的將孩子改為右撇子?我猜想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家長不知道如何教左撇子的孩子!!

強硬地把孩子左手改過來有什麼壞處呢?

        我們在討論這個主題之前,我們得先介紹我們的大腦。大腦-是現今醫學中仍點滴無法解讀的器官,如同大家都知道的左腦管右手,右腦管左手。但在近代的研究中,我們更發現許多不對稱的區域,如:語言區。而在慣用手的使用過程中,並不是只有手部的負責腦區在作用,其他如:認知邏輯/視覺辨識/動作計畫/運動覺…的負責腦區也在活化。所以,不是有手的動物就能寫字,還要有一個功能夠多、神經元夠複雜的腦,才能做出書寫的動作。而在一個天生左撇子的孩子身上,『天生』就已經有一些腦區負責特殊的功能,而這些『天生』的區域在4-5歲之前,孩子還沒拿筆之前已經練習了4-5年,從發展的里程碑中,一步一步的循序漸進、根深蒂固的發展。也就是說,在孩子發展的過程中,已經發展出這些專門負責特殊功能及認知的腦區。然後有一天,爸媽發現孩子是左撇子,便強硬得改了過來。腦區可不能隨時玩大風吹的,在一連串青黃不接的過程中,孩子常常『偷換手』,腦區常常要不思其職。到最後,孩子出現視知覺的問題、情緒上不喜歡學習、過了5歲還寫出鏡像字或反字…。在此,我們提供一些方式讓右撇子家長教導左撇子的孩子過程中能有一些方式提供指引,幫助家長及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能更順利。


文章標籤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