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覺統合在發展的過程中有其基本假設,(所謂的基本假設指的便是無法證明,但被視為真理的觀點)因為這些假設,職能治療師使用準確的感覺刺激,讓大腦產生適應性的反應。
但在臨床經驗中,我們不能將孩子一塊一塊的拆解開來。而孩子也不會”單純”的”只有”感覺統合的問題。所以,在介入的過程中,常需要加入其他治療要素,如:認知邏輯,情緒處理,社交介入…等等。
在執業的經驗中,父母常常看不懂職能治療師在讓孩子做什麼!以為在上”體能課”。在此,我無法概括而論的給治療一個粗略的解說,因為每一為職能治療師給孩子的感覺介入都是經過臨床經驗仔細微調的。但是,原則及基本假設是不變的。希望經由以下的資訊,讓爸爸媽媽體會感覺統合的意義,在治療過程中和治療師ㄧ同觀察”刺激”的輸入帶給孩子什麼”適應性反應”!!



職能治療師使用感覺統合,是因為我們假設:
假設一:中樞神經系統是有可塑性的
在此所指的可塑性,是指大腦構造可變性。而感覺統合治療被假設為可因大腦的可塑性而對大腦產生改變。

假設二:感覺有統合性的發展
在發展階段之中所產生的行為,會提供更複雜的行為之發展基礎。Mailloux在2001年提出,認為一個小孩自嬰兒時期到7歲,大腦會有適應性的作用產生。而當感覺統合障礙發生時,正常的發展便被阻斷了。

假設三:大腦功能是統合的整體
Ayres(發展感覺統合的學者)提出,大腦功能為一個整體的觀點。也就是說,她認為高階的整合功能是由較低階的整合功能及感覺動作經驗而來。所以她認為,較低階層的功能會在較高階的功能之前發展及成熟。
所以,在此我們強調一個中樞神經系統的系統觀點。而Ayres的觀點:神經系統是交互作用的,階層性的,便需要再修正。系統的互動及大腦皮質cortical,下皮質subcortical都對感覺統合是有助益的。簡而言之,不只是人,中樞神經系統也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所以會和環境互動,同時也能夠做自我調整,自我的組織及改變。

假設四:適應性的行為是感覺統合的決定點
一個適應性行為的出現,是當個體在環境之中遇到挑戰或學習新事物時,自環境中所產生的。而感覺統合的假設,便是認為適應性的互動會促進感覺統合,同時這種適應性的能力也反映出感覺統合的結果。雖然這樣的假設可能會牽涉到環狀的邏輯,但我們還是相信,感覺統合是一個螺旋狀的邏輯構造。(環狀及螺旋的不同在於,螺旋式會向上長的,而感覺整合式會向上發展出較為”複雜/高級”的行為)

假設五:人有想經由參與感覺動作活動來發展感覺統合的內在驅力
在1972,1975,1979及1989年,Ayres提出將內在驅力,動機和自我引導,自我實現連結和一起的觀點。她提出一個有感覺統合障礙的個案,通常表現出對於參與新遊戲的低動機。而介入的初步,便是提升個案對於自己能力的信念,使個案能夠有動機去掌控外在的環境事件。所以根據Ayres的觀點,在活動當中,個案的動機是能被刺激的。而介入便是著重於強化個案對於自我實現的內在驅力,或是在促進發展的團體之中增進感覺的統合。

所以,我很希望在看過這些文章後,爸爸媽嗎能仔細看看,孩子在”例行性”的活動中,治療師做了哪一些活動的改變,是多做了一會,還是今天少做了哪一項?然後和治療師討論今天孩子的介入內容為什麼做了這些調整?好的治療師便會和您分享孩子在感覺統合中的進展及改變。所以,我們是職能治療師,我們的感覺統合課程可不是運動課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