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在做不死人的前提下,在坊間處處可見。但是,真的每個販賣的人都願意好好的告訴家長”為什麼要做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的效果在哪裡??”。到現在,過分的神蹟化讓家長對感覺統合嗤之以鼻,甚是把職能治療及感覺統合和”無效”及”騙錢’畫上等號!!

我能體認職能治療不能很顯眼的現象是因為職能治療的本質,因為職能所指的便是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而在治療師的介入過程中,經由矯治/代償/活動調整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增加個案的功能表現。所以,我們不像其他的醫療專業一樣,有很顯眼的”市場識別特徵”。同時,也因為台灣的醫療演化至今,治療師常常變成醫療院所的搖錢樹,一般都不會有太多的時間和家長做充分的衛教。所以,常常有家長憂心孩子的成長,然後帶孩子來上”體能課”,這種可笑的因果關係發生。(天啊,只不過遇上一顆漂在大醫院的老鼠屎,就可以讓我寫出這麼酸的文章。)

感覺統合是很需要職能治療師投入時間及臨床觀察能力的專業!!孩子盪幾下鞦韆/孩子衝滑板要衝幾次/孩子接受深壓覺得限度在哪???…這些治療要素及過程,都是需要治療師在仔細的臨床觀察中,適時調整的!!所以,幾歲孩子就要翻幾次筋斗!幾歲孩子就在推牆幾下!!這種概括而論的治療方式,似乎只是為了宣傳及複製治療過程,不是為了孩子好。如果,感覺統合連孩子的個別狀況都不需考慮,連孩子在活動介入的情況下都不用治療師仔細觀察。那當然,一堂課就可以有多個孩子做一樣的感統活動。也當然,”商人”也可以做感覺統合介入。

在Jean Ayres所發展的感覺統合理論架構中,包含了其基本假設及所重視的感覺種類。但因為,感覺統合指的是孩子在接受感覺輸入後產生適應性反應的”過程”,所以目前並沒有足夠的研究量化其介入成果(畢竟,量化是需要有同樣的測量基礎的,但卻沒有一模一樣的孩子)。但在,質性的研究中,卻再再顯示其介入的影響。

為什麼要做感覺統合??
大腦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原料!!而這些原料指的便是感覺輸入。但是,對於感覺統合異常的孩子而言,輸入的感覺訊息並無法被大腦正確的詮釋,所以適應性的行為便無法順利的產生。例如:重力不安全感的孩子,不願意主動玩有高度的遊樂設施。感覺統合不好的孩子,常常是在將屆學齡時被發現,所常見的表徵除了在動作表現方面外,還包含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堅持的怪癖(例如:不穿套頭衣服)。同時,如果孩子長期缺乏特殊的感覺輸入,那在認知的發展過程中,也可能因為原料或經驗的不足,而落後於同齡孩子。

感覺統合怎麼幫助我的孩子??
當孩子有感覺統合的障礙時,治療師有多種方式,幫助大腦在處理訊息的過程中,慢慢的發展出正確的訊息詮釋。其中,也會加入職能治療師最引以為傲的活動分析及活動分級技巧。在大學時,辛辛苦苦學了一年,執業後仍在不斷進修的我,實在無法一一在此解釋治療項度。但是有一點我必須對每位父母再三強調,感覺統合介入的是”下皮質”,簡而言之就是孩子不需專心做就應該會表現出的能力,例如:平衡(專心平衡??是不知不覺就平衡了才對)。而這些會讓孩子有適應性的行為,然後去做日常職能。我常常跟家長說,感覺統合是熱身運動,能幫助孩子,但是不能只做熱身運動。(所以,只做感覺統合是不能直接練習到皮質功能的---也就是高階的認知技巧。)

我有帶孩子去公園,還要去醫院做感覺統合嗎??
職能治療師使用的是感覺餐!!所以,孩子在公園雖然是一樣很好的職能,但是重要的感覺介入都有接受嗎??量足夠嗎??還是量太多了,孩子根本吸收不了??
再者,感覺統合的輸入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效果,所以,介入的時機/量/順序/孩子當天的狀況…都會影響結果。我鼓勵大家都能和你的職能治療師多多討論,設計出一套適合您孩子的感覺餐,然後在介入的情況下,提供孩子適合的治療。當然,經由到醫療院所我們可以讓治療師與您隨時修改孩子的感覺餐,這樣孩子才能時時接受個別化的訓練。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感覺統合有障礙,請讓治療師在活動中好好觀察及調整對孩子的感覺輸入。
如果,你是希望孩子更專心或脾氣好一點或…其他原因才去做感覺統合治療,請想想”熱身之後,是休息??還是在孩子狀況適合的情況下,趕快練習你要的行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