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會用到所有的感官來接收資訊,在這些豐富的訊息經過大腦處理之後,就會變成認知。然而,每一個人都有會於訊息處理時的偏好,有些人特別依賴視覺、也有一些人會比較偏好聽覺。然而,有些孩子是用動作來學習! 例如:當我們需要立刻記憶起某一個陌生的電話號碼時,有些人會一直重複默念、也有一些人會用筆不斷重複書寫,而這些不同的方式就是顯示個體之間在學習時策略的差異。

        近年來,因為資訊的爆炸與學習步調的改變,孩子需要非常快速的學習新知,對於沒有像父母親小時候充分的自我整合時期的孩子們來說,有一部分的孩子會開始出現學習的困難。其中,我們發現需要以動作及操作來學習的孩子,特別容易在倚重視覺及聽覺的課堂中顯得吃力。

        <體感遊戲>在現在的兒童職能治療臨床介入之中已經是一種常使用的方式,而我們所偏好使用的體感遊戲有幾個特點:

()結合專注力及衝動控制,增加基礎學習能力。

不是一昧的有動作就得分,而是需要辨識/記憶/避免錯誤的遊戲。

()整體的動作參與,而不是單一肢體的操作。

比起只用一隻手的遊戲,可以全身一起活動、並且強調協調的遊戲是比較適當的。

()多人互動,一邊玩還可以一邊跟夥伴討論。

遊戲時不僅僅只要注意自己的一邊,有同伴一起參與,可以互相競爭/討論/技巧學習,可以幫助孩子練習多形式的注意力及認知處理。

        然而,使用體感遊戲時,也可以同時提供相關的感覺輸入練習,甚至模擬孩子日常課堂情境。例如:在遊戲時增加孩子的本體輸入(帶上重量手環)。或是對手坐在孩子前方,練習在課堂上時有人坐在前面但是還是要專心看黑板,這些方式都可以讓體感遊戲經驗更針對孩子的需求。

        在平日我們的確不容易天天帶孩子出門運動,但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從運動之中獲得益處。如果家庭環境適合,體感遊戲的確不失為一項折衷的運動選擇。但是,跟真正的戶外環境比起來,體感遊戲在動態經驗以及感覺獲得上仍有許多不足,所以並無法完全取代運動。

        而對於偏好動作學習的孩子而言,體感遊戲不失為介入學習策略的一個媒介。例如:有一個體感運動是孩子必須正確的揮出魔法動作才能發動魔法,而對應不同的目標還需要記憶不同的魔法。這個遊戲就非常像是背誦英文單字或是記憶筆順的學習過程,孩子可以在這樣的遊戲之中練習相關的經驗,在正式背誦時也可以像遊戲一樣在天空畫下大大的字幫助記憶,如此學習方式的調整就可以幫助動態偏好的孩子利用本體感覺來學習,也可以增加學習動機。

arrow
arrow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