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一位孩子在努力學習的過程之中,常常會發生”事與願違”的情況,讓我們希望孩子能學習/練習的能力,被不知不覺的忽略了。試想我們每天和孩子相處的情況,一大早匆匆忙忙的趕著出門,睡眼惺忪的孩子還在看著早餐發呆,兵荒馬亂之下,媽媽大多手忙腳亂地將孩子趕緊打包出門。

    在這樣的過程之中,我們的孩子完全沒有機會及時間去學習”自我規劃”以及”自我照顧”的能力。這樣的情形會日積月累地造成惡性循環,無法自己規劃的孩子常常無法把握時間/規劃策略/解決問題。而對於自己照顧經驗不足的孩子,也較容易過分依賴,同時近期的研究發現,自我照護的能力可影響孩子對自我的觀感及自我概念的形成。舉例來說
:如果孩子每次整理書包都忘記帶衛生紙,當然也較少有機會自己擤鼻涕,然而掛著兩條鼻涕的孩子對自己及同學對孩子的觀感便容易較為負面。所以,如果孩子自小就沒有自我規畫及自我照顧的能力,我們會擔心這樣的孩子在日後面對更多的挑戰時會更為吃力。

    而在職能治療師的觀點中,我們特別注意日常中孩子”自理能力的表現。自理能力從自我清潔到衣著,從安全維護到後設認知都有其範疇。這些重要的事常常被當成是瑣事,我們會一直以為孩子能自己做只是比較慢,但事實上在臨床經驗中,常常是孩子無法獨力完成。例如:穿襪子這件小事,其中包還了許多認知及動作的面向。孩子要自行穿上襪子時,除了身體的平衡及雙手的技巧之外,還需要有空間的概念(尤其是要分辨腳底和外側的圖案時)。而當這樣的活動進行時,如果我們不幫助孩子將襪子翻好/捲到適當的位置/分辨是哪隻腳/套好襪子在適當的拉上襪子,那孩子在過程之中就能夠學到視知覺/空間操作/問題解決/動作計畫/身體協調能力/後設認知能力(害怕做錯而預先預防及規劃的能力)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學習”是被每一位關心孩子的人所注意的。孩子學得好不好,在很多方面被著墨。例如:別人都會跳跳繩,為什麼我的孩子卻不會?  別人都能清楚地講出在學校發生的事,為什麼我的孩子卻還不知所云?  明明就教過很多遍,為何麼孩子無法自己整理書包?而這些複雜的能力常常是由生活之中的自我照護能力累積而成,而這些累積而成的能力是無法”立即被訓練成功的”。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之中讓孩子一項項完成,才能給孩子獨立面對環境的能力。我們每天都會花三分之一醒著的時間進行自我照顧的工作,從衣著搭配到不自覺的撥頭髮都是。而這些行為除了剛剛所提到的關乎認知及動作的整合發展外,更是其他人對我們觀感及自我形象的建立的依據。

    也許,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先選出一兩種生活自理的活動讓孩子好好嘗試及獨立完成。當孩子開始自己找顧自己時,我們便要充當孩子的啦啦隊,好好鼓勵這種行為。因為,孩子再努力都不可能一開始就做得比父母好。如果當孩子努力了完成活動,而我們卻給了負面的回饋,無疑是一種打擊孩子信心的行為。所以,正向的支持,一點一滴的學習及嘗試,讓我們的孩子自己照顧自己。如此,才能讓孩子獨立的面對世界,也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每天都在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l for Kids 的頭像
    All for Kids

    兒童職能治療師 吳宜燁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