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之前媽媽說,六歲變成老師說,十歲都是同學說,成年之後老婆/老公說,老了之後兒子/女兒說

    前些日子,在一個小小的節慶活動中我看到了平時沒有機會觀察到的現象。這是一個兒童節活動,我和團隊夥伴們一起規劃了烤餅乾的親子活動。當然,孩子是負責把麵團壓成餅乾,而由職能治療師負責送入烤箱。在這個過程之中,我看到了不同組合的父母和孩子,他們可都是隨機配對出現,也都有不同的交互作用。我只列出特別會被注意到的。

    其中的一部分例子,當然這是活動中的一小小部分,無法代表所有的情形:


    在活動之中,這樣的插曲讓我驚訝。因為,孩子的行為完全顛覆在治療室中的模式。我想應該有幾個可能的因素:

(1)”老師父母是不一樣的,在老師面前講表現,在爸媽面前就不一定了。

(2)DIY的活動主權在孩子身上,但孩子不一定習慣擁有主權。

(3)在公眾場合向父母討愛,是一部分孩子在不熟悉的環境之中獲得安全感的方法。

(4)…其他因素。

 

    在我們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之中,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孩子在家裡就不是一個樣。當然環境不同、對象不同,孩子本來就應該有不同的事應方式。除了孩子之外,家長也是一個個體,也不可能因為治療時的建議而時時做出調整。而一連串的互動之下,就會造成孩子吃定父母,而父母束手無策的情況。

 

    的確,先天氣質會影響孩子處世的態度及模式,但後天的環境對孩子同有其助益。養育孩子沒有正確方式,只有比較好的技巧。在此我們提供一些方式,希望能為父母們增加一些想法。

    (1)
依照孩子的個性給建議
不要給違背孩子本性的建議,例如:有些孩子看不過不對的事,如果我們一昧的命令孩子不要理會,是沒有效果的。到不如誘導孩子的領導氣質,使用多種策略達到正向的互動。所以,我們鼓勵家長可以多出狀況題讓孩子有問題解決的經驗。
    (2)
觀察孩子如何參與,而不是陷入課程效果的迷思。
   
一種米養百樣人,同一堂課中每個孩子都有生存之道,與其盡信宣傳單,倒不如觀察孩子是如何和環境互動的。

    (3)我們期待的,就是孩子現在做不到的,所以對於自己的期望,家長應該更有策略地逐一規劃。

    (4)清楚孩子需要愛的方式

    每個人須要愛的方式不同,如果孩子喜歡對著您天南地北的瞎扯勝過眼前您準備的美味便當,或許孩子需要的就是傾聽。如果這時您卻一直等待孩子仔細品嘗您的愛心便當,我想這時雙方都會落空。這時我們建議規劃一下時間,讓談天的時間能移到檢查功課或簽聯絡簿時。

    (5)家長也要有充電時間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您的生活中有太多事務要處理,但是孩子<只要處理你>,這也是讓孩子天使變惡魔的原因。所以,對於家務管理/照顧孩子/照顧自己都要平均,才能讓您身心都健康。我們建議可以讓家人分擔一項每天的工作,例如:由父親幫孩子洗澡,夏天到了正適合。而這段空白時間請拿來照顧自己,出門洗個頭,上上網,喝茶看書都可以。讓自己充一下電,接下來才能神清氣爽的面對生活。

 

    從事後天教育的我們相信:孩子帶著無一無二的個性來到世上,經過父母的愛及養育,都能成為快樂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l for 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